
失去右臂的宋希彬在用左手写字。 本报记者 邹俊美 摄
11 日上午 9 点半,向阳社区居民委员会里墨香萦绕着整个大厅,聊城市书法家协会的十多名老书画家与残疾人书画爱好者共聚一堂,现场创作。
宋希彬是东昌府区凤凰联校的美术老师,小时候因为一次意外失去了右臂。“没有右手写字很困难,10 多岁的时候偶尔看见别人用左手照样可以写毛笔字,从那时就开始练习。”在活动上,宋希彬手握毛笔,挥洒自如,写了一副“素心若雪”。“这几个字常人可能要练三四年,我却练了 20 多年,光是笔画就练了十多年。”
刘志令在聊城是知名的书画家,他的画以山水为多,书画作品屡次获得国家省市的大奖。今年 50 的他虽然右腿不方便,但是依然坚持爬山写生的习惯,有时一待就是半个月。“画长卷需要一个多月,也是站着,腿没感到不适应,这么多年,不觉得累。”
张峰是一位聋哑人,他带着学生来到活动现场,雕刻木质艺术品。“他们听到不声音,但是手很巧,刻出的东西太漂亮了。”现场一位市民说。
市残工作人员介绍,今年“肢残人活动日”活动的主题是“热爱学习改善生活”。聊城市现有 32 万残疾人,占人口总数的 5.59%。其中肢体残疾人 10.65 万,占残疾人总数的 33.3%。
作者:刘云菲 刘亚文 杭千芳
(本文来源:大众网-齐鲁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