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我风采网站欢迎您的光临!本站是杨海军苏晓琳个人网站。

云南村官去世近3000村民送别 义务护路20年

爱心公益 情天 来源:云南网 12年前 (2012-06-04) 2061次浏览 已收录

云南村官去世近 3000 村民送别 义务护路 20 年

 云南村官去世近 3000 村民送别 义务护路 20 年

云南村官去世近 3000 村民送别 义务护路 20 年

村民送别老康

20 年来 义务扛起护路养路活

34 年来 谋划发展带乡亲致富

44 年来 点滴践行爱的告白书

48 年来 不忘学习发展新党员

一个村小组长离世,近 3000 名村民挥泪送行。这一幕,发生在昭通大关县木杆镇银吉村桃子坪村民小组,故事的主人公是当了 34 年村官、享年 71 岁、人称老康的桃子坪村民小组组长康富明。

他的离去,何以牵动整个村村民的情绪,触发如此多的泪水?这两天,春城晚报记者深入银吉村,走村串寨,寻踪揭秘,看到了乡亲们对老康竖起的大拇指,聆听了他爱民助民的动人故事,见证了党龄 47 年的老党员老康终身学习跟党走的一篇篇“老康笔记”,感知了“老实人”老康对其妻子儿女的一幕幕爱之往事……

感人一幕 全村群众挥泪送老康

5 月 27 日晚 9 时 03 分,天空小雨淅沥,银吉村红坪党支部书记、桃子坪村民小组组长康富明因病辞世,享年 71 岁,消息很快传开。

“老康是个非常了不起的大好人,我们如果不去看一看他,就对不起自己的良心了!”“以前都是老康在帮我们,现在我们也要帮帮他。”……银吉村群众纷纷冒雨赶到老康家帮忙。

5 月 31 日上午 8 时 30 分,村民们挤在老康家堂屋里,为老康举行追悼会。村民们个个泪水潸然。银吉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程勇哽咽着宣读了悼词:“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康富明同志追悼大会,就是要大力弘扬康富明同志一辈子忠于党、一辈子坚持学习、一辈子做好人好事的宝贵精神,缅怀他伟大的共产党员风范和优秀的人格魅力……我们要继承康富明同志的遗志,接下康富明同志手中的接力棒,把我们的家乡建设得更加美好……”

“好人老康,让我来送你最后一程,祝你一路走好!”31 日上午,老康遗体出殡,近 3000 名村民赶来送别,现场哭声阵阵。

坚持党性 家里有个党史教育栏

前日下午 2 时,记者来到位于桃子坪 35 号的老康家。他家墙壁上贴满了老康用毛笔题写的各种标语和学习提纲,内容多为坚定不移地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堂屋的墙壁上还贴满了中国共产党党史、“八荣八耻”等学习提纲。

程勇介绍,1964 年,老康加入中国共产党。入党后,他带头学习,坚持党性,时刻不忘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先后发展了 14 名党员。发展党员时,老康除了依照党章规定,还增加和坚持由他自己独创的“三看”原则,就是看对方是否热爱学习、是否思想先进、是否乐于助人。

除此以外,老康随时以“我是一名党员”来要求自己、约束自己,处处以身作则,时时乐于助人。

从 17 岁,也就是 1959 年当记分员开始,老康相继在银吉村里担任了村集体最小的村官生产队长、村民小组长,生前担任了长达 34 年的村官。在长期担任桃子坪村民小组组长过程中,康富明时常带领乡亲们打竹笋、修公路,大力发展核桃、竹子等特色产业,走上致富路,还带领乡亲们积极种树,目前桃子坪组的森林覆盖率达 80%以上。

默默坚持 20 年来顶风冒雨义务护路

说起老康 20 年义务修路护路的故事,木杆镇镇长张正顺和副镇长李华以及在场的 10 多位村民感慨万千。银吉公路就是贯通银吉村桃子坪组与木杆镇的乡村公路,道路平整通坦,桃子坪盛产的核桃、竹笋、烟熏腊肉都是通过这条路运往外地,在村民眼中这是一条实实在在的民心路、致富路、希望路。

一条路龄达 20 年的乡村公路一直平坦,背后离不开那个 20 年来不管刮风下雨、酷暑寒冬,默默无闻修路护路的人——康富明。

记者在老康的笔记里找到了实录:“1992 年,银吉村桃子坪修通通往木杆镇上的乡村公路,修路难,养路更难。面对晴通雨阻的现象,乡村公路随时有中断运输的情况出现。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自己深知行路难。为了保持公路的畅通,从 1992 年开始,我不要公家一分报酬,义务维护 3 公里多的乡村公路。只要我还能动,我就下定决心尽我的力量把这条路义务养护好……”

20 年来,老康时常带着撮箕、挖锄、背篓等工具,挖掘排水沟,填补坑洼路,清理障碍物,还不时“逼”着自己的 3 个儿子康贵军、康贵华、康贵松去帮忙。刚开始,村民都以为是老康承包了银吉公路的养护工程,赚了不少钱。直到 4 年前,乡亲们才知道老康是义务修补公路。

好事重现 写了 20 多本“老康笔记”

老康只有小学文化,但他喜欢思考总结,从小养成了写日记和记笔记的习惯。翻阅老康留下来的 20 多本泛黄的“老康笔记”,他的思想、他的情感和他的事迹得以展现。

老康笔记可大致分为四类:理论学习提纲和个人学习心得;做好事办实事的过程与感受;个人工作与生活中的琐事与感言;自己家庭与桃子坪村民小组的开支情况。尽管笔记中常有错别字,但记录细致感情真挚。

“1961 年秋天,我帮助特困户何加海老人家做好事。当年,他的大儿子何才兴赶马车整断脚杆,做不得农活,他的大媳妇陈浩英(生了)一年多的长年病,天天睡在床上起不来。老人家的子孙还太小不能做什么。面对他家当年天大的困难,在秋收时我帮他家在坡上地里打苞谷背回家,我帮他家做了几天。他老人家谈了很多感谢话……”

“1982 年,9 月初的一天,老街社田正友家的小女儿跌落水里。她的头搭(指撞)在大石头上,血直流,染红了河水。我不顾安危,不顾一切,连忙跳下河里,把小妹救起来背到医院,我身上穿的天蓝色衣服都全染红了……被救小孩的母亲罗太碧万分地感谢我……”

“1982 年,我队社员邓如秀的丈夫李洪相才三十几岁就病死了。妻子邓如秀有 4 个小孩,孩子都还小,做不得农活,家庭太困难。冬天我把我家的耕牛喂饱(后),主动地牵起牛去帮她家犁她家的全部土地,没吃她家的饭,没收她家的钱,更没有要她还工程(就是指互帮互助地干活)。”

爱的告白 “老康对我真是太好了”

44 年前,经人介绍,康富明与时年 22 岁的肖廷香喜结连理,相继育有 3 子 2 女。老康的卧室里,墙壁上的三幅毛笔题词非常显眼。在一篇题为“青春呀!……”的告白书里,老康对其妻“廷香妹妹”述尽万千柔情——“自从 1969 年 6 月 6 日(结婚)那天起,我就安心地时刻想念你,我把自己的青春毕身(应为毕生)献给了党和人民。我永远记得你,青春年代的情景……30 多年过去了,我永远记得你清纯的美和夫妻的爱……几十年时光过去了,青春不再回来,我们战胜和克服了数不完的艰难困苦,达到福气(夫妻)双双共勤劳共建家、共幸福度晚年,相谅夫妻永长青。”字里行间满是老康和妻子的恩爱。

事实上,老康也用实际行动来践行他对妻子的誓言与承诺。

“老康对我真是太好了,家里有啥子事都要跟我商量。每到我生日,他总要给我做好吃的……”说起老康的好,肖廷香赞口不绝,说着禁不住双手掩面哭泣起来。

后记

在默默付出的同时,康富明赢得了乡亲们的好口碑,也获得了各级党委、政府的赞许和激励,各种荣誉纷至沓来:34 年村官生涯中,康富明连续 18 年当选木杆镇党代表;连续 15 年当选木杆镇人大代表;连续 12 年荣获昭通市委、大关县委、木杆镇党委优秀共产党员称号;今年 4 月被评为大关县首届“十佳道德模范”中的助人为乐模范,其先进事迹曾被多家媒体宣传报道过。


真我风采 , 版权所有丨如未注明 , 均为原创。本网站采用BY-NC-SA协议进行授权 , 转载请注明转自“真我风采”
云南村官去世近 3000 村民送别 义务护路 20 年
喜欢 (4)
[]
分享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