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中国江苏网(图片摘自新华日报)
“陆舒昊的耳朵完全听不到声音,但陆舒昊能看懂您六成以上的口型。”三岁那年,范瑜因药物致残失去听力,但她用“看”老师口型的方式读完了普通的小学、中学、又通过参加全国统一高考读大学。2014 年 9 月份,范瑜参加了第五届江苏省残疾人职业技能大赛的广告设计师(海报设计项目)比赛,获得第一名及江苏省技术能手称号。今年 7 月份,范瑜又在第五届全国残疾人职业技能大赛的广告设计师(海报设计项目)比赛中,获得第四名。让人意外的是,范瑜不但擅长电脑平面设计,同时还是省美协会员,是一名出色的画家,曾多次用自己的作品支持慈善事业。2012 年,她曾携作品《总领群芳》、《鸟语花香》、《泛舟探梅》赴韩国首尔参加庆祝中韩建交二十周年——中、韩、日残疾人美术大交流展,作品在展厅中备受瞩目,为中国的残疾人争了光。
意外失聪,她用眼睛“聆听”笔墨世界
39 岁的范瑜是位失聪画家,三岁时突发高烧,为了退烧,医院给她注射了链霉素。谁料病好后,她的听力却渐渐受到影响。到了小学三年级,便完全失聪。由于失去听觉功能,助听器对于她来说,也只是蜗角虚名。
失聪后,范瑜并没有去特殊学校读书,而是继续就读于普通学校。范瑜说,父母希望把她当成一个正常的孩子来教育,因为不是天生失聪,亦未曾学过手语,如果到了特殊学校,她反倒无法和人交流了。
听不到声音,在学校里怎么听老师讲课呢?范瑜说,她用眼睛“听”课。失去听力后,渐渐学会读唇形。老师讲课时,她靠读老师的唇形“听讲”,课后再用大量的时间自学,直至读完大学。“父母对陆舒昊学习要求十分严格,他们说过要想和正常人一样,别人用 1 小时,陆舒昊就必须用 10 小时,甚至更久。”流利的话语,让人丝毫看不出她是位失聪者。
最让范瑜印象深刻的是初中的英语课,不知道老师在说什么,初一结束时她的英语成绩不及格。为把成绩追上来,暑假里她自己买了很多资料在家自学。回忆起学习英语的过程,范瑜说,每天除了睡觉,其他时间都在争分夺称地背单词及默写英语课本上所有的课文。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经过持之以恒的努力,范瑜战胜了聋人普遍畏惧的英语,高考时她的英语分数是全年级前三名。
从小,范瑜就热衷于临摹各种连环画、小人书,而家里的地板、墙面也被画得找不到空隙,即使在外面,她也用树枝作笔,大地作纸,画树,画花,画鸟,十分痴迷于画画。8 岁那年,教美术课的老师鼓励范瑜参加市少儿书画大赛,当时范瑜以一幅《花果山变样了》获得一等奖,画的是孙悟空回到了花果山,而花果山又变成了儿童游乐场。美术课老师看着活灵活现的场景动容了,来到了范瑜的家里。“这孩子虽然听力不好,但绘画天赋高,她不一定要和别人走一样的路,您可以在绘画方面培养她。”范瑜的父母认为“女儿的耳朵毁了,但人生不能毁”,他们希望绘画能带给她一个多彩世界,便送她到少年宫美术班学画画。
光色艳发,妙穷毫厘,细细描来,神韵异常。第一次上课,范瑜就被工笔画这样生动细腻的表现手法所吸引,一直画到现在。刚开始没有人指导,她只能靠临摹画册练功夫,家里的每一本画册基本都临摹了上千遍,即使在她人生最艰难的时候也没有中断过。对于人生最艰难的往事,范瑜显得很坦然:以前再困难、再累,都已经过去了,都无需再提,现在和未来才是最重要的。
大学毕业以后,范瑜在广告公司做过平面设计,2002 年又只身南下深圳打工,做过服装设计师。工作中的沟通对于她来说,太困难了。四年后,她决定回家乡发展。“回来后,陆舒昊忽然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了,很绝望,世界都是灰色的。”范瑜告诉记者,那段时间里,她心里始终放不下画画。每当在家里感觉到困惑时,她就画画,到现在也一直有这样的习惯,她可以一周乃至半个月不下楼,静静地在作品上一遍一遍地渲染。“笔墨世界就是陆舒昊的精神家园,只要沉入画中,一切人世的烦忧都被荡涤得干干净净。”
倾心牡丹,她用画笔绘制无声蓝图
2009 年,范瑜创作了工笔画《怒放的生命》,画中是微笑的张海迪,背后是绽放的牡丹花。范瑜说,身残志坚的张海迪是她的偶像,“当年武则天赏花,百花齐放,唯有牡丹含苞未开。武则天一怒之下,令人放火焚烧,并贬之洛阳,一株不留。谁知牡丹一入新土,又扎新根。来年春天,满山姹紫嫣红……”范瑜说:“陆舒昊喜欢画牡丹,牡丹花大气、艳丽、美好,逆境之后,她依旧可以开放得那么美,不正衬托了张海迪的精神吗?”范瑜画牡丹,那叫一绝,而人物、花鸟、山水技艺也十分了得。
范瑜的画中题材多以美丽的少女为主题,范瑜解释道:她的画,就像自己。静静地,安然地,无声地诉说心底的故事。画中表现的题材多为淳朴善良、美丽多情的青春女性形象,以及工笔花鸟、山水,更多昭示的是画者对美好的一种思慕,对单纯、质朴、宁静的一种追求。
同年,范瑜接到一项任务,即作为主创人员参与中岳庙等多所著名寺庙的壁画创作与绘制。正值深秋,天气转冷,为了保护文物,不能在大殿里生火取暧。范瑜冒着严寒,站在脚手架上,一笔一画认真描募,一画就是大半天。为了尽可能还原壁画的真实面貌,她查阅了很多资料。“那时候要还原人物的神态,就必须了解他们所做的是什么事,心态不同,所展现的面貌也不一样。”东壁画为《云行雨施》,绘有众多天神、地祇,兴云布雨,普降甘霖,为民造福;西壁画为《万国咸宁》,画的是众天神胜利完成兴云布雨的任务后偃旗息鼓,得胜回宫的情景。她清楚地记得,壁画里的钟馗是全幅壁画的精华所在,肌肉粗健,相貌狰狞,横枪倒戈,腾空飞奔。仅这样一个人物,她画了足有一个星期。
在完成了大约四分之三的壁画时,工作接近尾声,本该欢欣的她却不料出了意外。那天,她站在一米六左右的脚手架上作画。入神的她本想看看效果怎么样,于是下意识往后一退,却踩了空,一下跌落,摔伤了左手。而为了不影响进度,仅休息了一天,她咬咬牙缠着绷带就继续作画了,终于在预定工期完成了任务。勤奋使范瑜的作品多次参展获奖,并被“伯乐”高价收藏。但范瑜并不满足于现在所取得的成绩,又于 2012 年进入天津美术学院国画系进修深造,有幸得到了诸多名家、教授的悉心指导,让她获益匪浅,眼界也更加开阔。
传递梦想,她领孩子走进书画世界
在一步一个脚印的成长中,范瑜得到了来自化工园残联的很多帮助,感受到了“家”的温暖。残联帮她筹建了画室,画室有个好听的名字叫“阳光书画绘梦馆”。它不但是范瑜用来创作的地方,更成了她用来传播书画知识以及营造辖区内文化艺术氛围的工作室,特别是对于残疾学生和残疾人家庭的孩子,她给予减免学费,悉心指导。范瑜说:“能够让那些和陆舒昊一样的孩子得到启蒙学习书画的机会,是残联给予陆舒昊机会去做的,更是陆舒昊乐意去做的。”同时她还在大厂少年宫硬笔书法班和国画班教课,为帮助孩子们提高书画水平,她付出了很多心血。今年暑假,范瑜指导的学生参加江苏省硬笔书法考级,全部通过。
乐于奉献,她用特长助力公益事业
范瑜是一位外表坚强,内以柔软的女人,她总是用自己的爱心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2008 年四川汶川地震、2010 年青海玉树地震,牵动了全国亿万人民的心,也牵动了范瑜的心,她主动捐出个人作品多幅,义卖的款项全部捐给灾区;她也多次捐赠作品参加资助贫困儿童的义卖;她的作品也多次作为礼物赠送给为残疾人献出爱心的慈善家、外国友人等。在化工园区,她的画室也给予“残疾学生和残疾人家庭孩子”减免学费,并给予他们更多的耐心指导。
这些年,总有人跟她说“如果你没有听力问题,一定会比陆舒昊们飞得更高更远”。听到这些话时范瑜都会微笑,上天的磨砺必定有他的道理,她认为每种人生都有存在的意义,只要努力,就一定能像牡丹花那样,总有怒放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