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我风采网站欢迎您的光临!本站是杨海军苏晓琳个人网站。

胜利告慰逝者 历史启迪未来

四海采风 情天 8年前 (2015-12-13) 2210次浏览 已收录

胜利告慰逝者 历史启迪未来

——写在第二个国家公祭日到来之际

中国江苏网 12 月 13 日讯 12 月 13 日,凄厉的警报声将再一次作为整个国家的背景音长鸣于耳畔,在将雪未雪的冬日街头,南京人神情肃穆地矗立街头,回首这座城市 78 年前最惨烈的历史。纪念抗战胜利 70 周年的特殊年份里,举国上下同悼南京大屠杀死难者,用胜利告慰逝者的同时,灾难历史再一次警醒国人,民族伤痛决不能重演。新华社电

胜利告慰逝者 历史启迪未来

昨晚,第二个国家公祭日前夜,东南大学学生在九龙湖校区举行“为逝者缅怀,为生者祈福”大型烛光祭活动,祭奠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死难者。新华报业视觉中心记者余萍实习生蒋文超摄

胜利告慰逝者 历史启迪未来

昨天,南京夫子庙小学的孩子们来到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北极阁附近遇难同胞纪念碑,手捧鲜花在现场举行祭奠活动。新华报业视觉中心记者邵丹摄

公祭效应凸显 凝聚国人精神

75 岁的倪乃先近日又一次来到南京。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展厅内,她看见父亲倪征生前使用的打印机等展品摆满了一个展柜,吸引了许多观众驻足。

倪乃先的父亲倪征燠是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国际检察组成员、中国检察组首席顾问,曾参与土肥原贤二等甲级战犯审判。“父亲临终前嘱我‘妥为保存’遗物,如今能让后人从参观这些实物中铭记历史、面向未来,也圆了父亲的夙愿。”

去年 2 月 27 日,我国立法将 12 月 13 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去年 12 月 13 日,首个国家公祭仪式上,国人以肃穆仪式追忆逝者、缅怀英灵。

据不完全统计,首个国家公祭日设立以来,1000 多万人次参观者走进纪念馆。

“参观人数的跳跃式增长,是国家公祭日带来的效应。”纪念馆馆长张建军说,这进一步表明公祭日的设立深得民心,高规格的公祭仪式产生了极强的正能量,促民众回溯历史、不忘屈辱。

国家公祭的举行,在国际上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近日,法国画家克里斯蒂安·帕赫将自己创作的南京大屠杀专题油画《暴行》捐赠给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我想通过这幅画作告诉世界,一定要铭记历史、珍爱和平。”

走进世界记忆 启迪人类未来

巴黎时间 10 月 9 日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官网上公布了 2015 年最新入选“世界记忆名录”的项目名单。在总共 47 个入选项目中,中国申报的南京大屠杀档案榜上有名。

历史不是抽象的符号,战争的梦魇并未远走。战后 70 年,二战题材申遗热的背后,凸显了反思战争对当下国际社会的现实意义。

“南京大屠杀发生已经过去 78 年,申遗成功证明,这段苦难的记忆不仅仅属于南京、属于中华民族,而是需要全人类普遍警惕、传承的历史记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原馆长朱成山说。

12 月 11 日,《南京大屠杀辞典》等多部南京大屠杀历史书籍在南京首发,关于南京大屠杀的文字史料已多达 5000 万字。据了解,南京大屠杀史学研究起始于 20 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南京大学。如今,4000 余万字、78 卷的《南京大屠杀史料集》,是世界上关于南京大屠杀最翔实的史料集。这为二战历史研究留下了宝贵财富。

在纪念馆广场上,有一块沉重的黑色大理石,上面用各国文字写着“遇难者 300000”,起初只有 3 种文字介绍,如今已经发展到了 11 种。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经盛鸿表示,这也意味着南京大屠杀的历史正在回归到世界人民的记忆中。

灾难不容忘 胜利当巩固

12 月 7 日,耗时 1 年多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三期扩容工程竣工开馆,举行“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主题展开展仪式。展览多处采用了“矩阵式”“组合式”的设计理念,处处彰显胜利元素,令参观者大有扬眉吐气之感。

“以胜利为主题的新馆落成,是对所有被日本帝国主义屠杀的同胞们最好的祭奠。”张建军表示。

对年近九旬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夏淑琴而言,随着 12 月 13 日临近,她的心情愈发沉重。78 年前的这个日子,南京城破,本应安享天伦之乐的幸福一家 9 口人,转眼间便只剩下她和妹妹。灾难的记忆几乎耗干了老人的泪水。

令夏淑琴倍感欣慰的是,去年 12 月 13 日,我国举行了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今年我国又举行一系列的纪念抗战胜利活动。特别是“9·3”胜利日大阅兵,虽然眼睛不太好,老人却一直守在电视机前。“国家强大了,老百姓才有好日子过。”老人感慨地说,“看到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逝去的亲人也能安息了。”

13 日,我国将迎来第二个国家公祭日。朱成山说,今年是抗战胜利 70 周年,用胜利告慰逝者的同时,也提醒世人唯有通过不懈奋斗,才能更好地巩固先辈们用鲜血换来的胜利果实。

否定论者应先去南京

——专访日本南京大屠杀问题研究专家笠原十九司

新华社电日本南京大屠杀问题研究专家、都留文科大学名誉教授笠原十九司近日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肯定南京大屠杀档案入选世界记忆遗产对保存和铭记人类负面历史的积极意义,呼吁日本南京大屠杀否定论者亲赴南京,倾听幸存者的证言。

笠原指出,南京大屠杀作为人类的负面历史不仅不应被日本人遗忘,更应该被整个世界铭记。“保存负面历史史料正是为了警示后人不再重复过去的错误。南京大屠杀档案入选世界记忆遗产对于了解整个人类犯下的历史错误和战争罪行是非常重要的。”

在中国南京大屠杀档案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遗产后,日本政府随即表示抗议。10 月 14 日,日本自由民主党、外交部会、文部科学省等联合就此通过决议,要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撤回认定,并威胁将减少甚至停止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支付经费。这一做法在日本学界为众多学者所不齿。笠原说:“这相当于向全世界宣告是整个日本政府在否定南京大屠杀,非常可悲。安倍政权不仅在教科书上动手脚,甚至试图向全世界宣传日本没有进行过大屠杀。”

笠原介绍说,专门负责国际涉日信息的自民党国际情报检讨委员会委员长、众议员原田义昭连中国的申请材料都没看过,便一味反对将南京大屠杀档案列入世界记忆遗产,这种人在安倍政权内占大多数。他建议以安倍为首的自民党干部,首先查阅被列入世界记忆遗产的南京大屠杀档案,而对南京大屠杀持否定论者则应亲赴南京,倾听幸存者的历史证言。

针对日本南京大屠杀否定派声称大屠杀相关证据只是“传闻”或间接照片,缺乏屠杀现场证据的说法,笠原指出,想在日军占领区拍到屠杀发生瞬间的照片基本不可能,否定派的逻辑明显经不起推敲,而当时日本兵拍摄的砍杀中国平民、强奸女性的照片,以及原日本兵日后的证言足以证明屠杀确有其事。

“南京大屠杀对很多无辜平民造成巨大伤害。它不仅只是杀与被杀,更毁掉众多无辜市民原本的生活、夺走他们应有的人生。南京大屠杀不应被遗忘,”笠原说道,他“希望日本政府能承认在南京大屠杀中犯下的错误,推进与中国的对话,令悲剧不再重演”。

笠原最后强调,如果日本能出现敢于承认南京大屠杀事实、出席南京大屠杀纪念活动的领导人,那日中关系势必会得到改善。


真我风采 , 版权所有丨如未注明 , 均为原创。本网站采用BY-NC-SA协议进行授权 , 转载请注明转自“真我风采”
胜利告慰逝者 历史启迪未来
喜欢 (0)
[]
分享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