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我风采网站欢迎您的光临!本站是杨海军苏晓琳个人网站。

总理的午餐 让谁脸红?

有感而发 情天 来源:悠然小卒的央视博客 12年前 (2011-07-09) 1751次浏览 已收录
总理的午餐 让谁脸红?
总理的午餐 让谁脸红?

地方官员按温总理的午餐标准吃一点也不掉价

2008 年 5 月 4 日青年节,温总理到中国政法大学,与大家一起共度青年节。中午时分,温总理与同学们一起吃午餐。菜谱:一份苦瓜炒肉、西红柿炒鸡蛋和一块发糕。

2009 年 5 月 3 日,在五四运动 90 周年到来之际,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应清华大学学生邀请,到清华园和清华师生共同迎接五四青年节。在和学生座谈后,温家宝中午在学生餐厅凭用餐卡买饭,他自己挑选的菜:一份西红柿炒鸡蛋、半份芹菜豆腐干、半份木耳肉片、一小碗米饭、一小碗绿豆粥,共花了 4 元 7 角钱。(5 月 12 日《环球时报》)

总理的午餐 让谁脸红?

总理在外考察走访吃得如此简单,不是第一次。2006 年 5 月 1 日,温总理到首钢总公司考察,走进第三炼钢厂餐厅,自己买了饭菜和工人们一起吃饭。2007 年 5 月 4 日青年节,温总理来到中国人民大学,中午在食堂和同学们一起吃饭。2008 年 2 月 6 日,温总理在江西财经大学食堂与因雪灾无法回家的 160 多名同学一起吃年夜饭。在去年发生汶川特大地震时,总理在四川地震灾区指导抗震救灾工作时,人们再次看见一幕令人难忘的镜头,总理吃的是馒头和榨菜。

总理的午餐 让谁脸红?

2006 年,温家宝总理在江西考察时,曾就饮食方面提出了“清清淡淡、汤汤水水、热热呼呼”和“不陪餐、不浪费”的要求。多年来,总理一直按此要求身体力行。这不得不让人想到一些干部,经常用公款大吃大喝,引发群众意见的现象。不知这些干部对照总理 4 元 7 角的午饭,该作何感想?

大吃大喝败坏党风,浪费公款,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以及干群关系。一些干部用公款吃喝时对档次斤斤计较,但群众锅里有什么、碗里盛什么却漠不关心、不甚了了。干部吃喝时间多了,用在为民办事的精力少了,群众能满意、能高兴吗?

总理的午餐 让谁脸红?

深入基层,吃饭有时候也是工作的一部分。和群众一起吃饭,既可以和群众贴近,往往也能因此了解掌握基层真实情况,听取真实声音。总理在食堂和学生、工人一起吃饭,边吃边攀谈,不但了解了学生工人的学习工作情况,还拉近距离,让普通学子和工人群众倍感共和国总理的平易近人,深刻体会到公仆执政为民的宗旨理念。简单的一顿饭,吃出了不简单的意义和作用。

今年 2 月,中办和国办联合下发《关于党政机关厉行节约若干问题的通知》,要求“各级党政机关必须厉行节约,坚决制止奢侈浪费”。在国务院今年召开的第二次廉政工作会议上,温总理又明确指出,今年各级党政机关公务接待费用支出要在 2008 年基础上削减 10%。总理能吃 4 元 7 角的午饭,那其他各级干部为什么不能在公款吃喝上节俭一下呢?上行下效。总理的餐饮标准给各级公务人员树立了规范和标准。只有这样层层效仿级级落实,公款吃喝歪风何愁不能刹住,厉行节约正气怎能不会风行?

总理的午餐 让谁脸红?

这是 6 月 21 日,温家宝在甘肃陇南市康县豆坪乡豆坪村与受灾群众一起吃土豆。新华社记者 黄敬文 摄

温总理的土豆和地方官的山珍海味

6 月 20 日至 22 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到陕西、甘肃灾区检查指导抗震救灾工作,看望干部群众。甘肃省陇南市康县豆坪乡豆坪村张俊兰在临时搭建的厨房里蒸了一锅洋芋,正准备吃午饭。总理的到来,让她喜出望外。她热情地邀请总理一起吃午饭。温家宝爽快地答应,坐下来,和大家一起一边剥洋芋,一边就着一碗油泼辣子、一碗腌韭菜吃起来。厨房里,不时传出会意的笑声……(6 月 23 日《人民日报》)

温总理吃土豆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新闻,记者也并没有就此着墨太多,只是有一小段文字提到了此事,但这件小事,却温暖了张俊兰一家,也温暖了灾区百姓,更温暖了全国人民。

总理的午餐 让谁脸红?

对此,不知我们的一些地方官员能否像温总理那样,在下乡进村入户时,深入体验百姓生活,感受百姓冷暖?

前不久,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环保局的官员在某酒店吃霸王餐,34 人消费 6815 元。一顿饭相当于吃掉了几头牛,吃完饭不给钱还大打出手。如此公务员不知面对温总理吃土豆的情景有何感想?

其实,有的地方官员下乡走过场,做样子,一路奔波,走乡串户来得急,走得快,太阳一出就进宾馆酒楼,大吃大喝。正如民间所言:官员一来“吃的是山珍海味,喝的是香槟国酒,抱的是小姐美眉”。

总理的午餐 让谁脸红?

此前,胡锦涛总书记来到陇南时就同官兵一起吃烩菜午餐,李克强副总理在灾区手里端的是方便面,这些都无不反映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朴实作风,亲民爱民意识。“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他们心系灾区,情暧受灾群众。虽是简单的一顿午饭,一块块土豆,一碗烩菜,一包方便面,可拉近了百姓和官员的距离,和谐了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增进了人民公仆和群众的感情。

唐太宗李世民说:“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那么我们的地方官员能否以温总理吃的“土豆”为鉴,下乡吃饭时,简单些,节约些,多在执政为民上下功夫,做人民满意的公仆。

总理的午餐 让谁脸红?

5 月 4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应学生们的热情邀请来到中国政法大学,与大家一起共度青年节。(5 月 5 日《人民日报》)

今年的五月不简单。为了确保全国人民过上欢乐祥和的佳节,各行各业都有人舍小家、顾大家,默默无闻坚守岗位。温家宝总理当然也不例外,虽日理万机,

却心系苍生,情牵百姓,先与浙江宁波的工人共度五一国际劳动节,又和中国政法大学的学生共度五四青年节,把党中央、国务院的深情关怀和殷切希望,送进了人民心田,写在神州大地!

我们注意到,温总理在这两次考察期间,中午时分入乡随俗,先后扮演了两个角色:在宁波,他走进职工食堂,当了一回工人;在中国政法大学,他走进学生食堂,当了一回学生。而且,无论在职工食堂,还是在学生食堂,他都没有把自己看成高高在上的领导者,没有和普通工人及学生隔离开来,而是围绕与他们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工作、学习、生活等话题,谈笑风生地与工人、与学生边吃边聊,共进午餐。

总理的午餐 让谁脸红?

尤其在中国政法大学,他不仅针对当前物价上涨幅度较大的情况,细致入微地向学生们询问有没有发放奖学金、助学金和饭菜价格贵不贵等情况,还特意到厨房,十分关切地向长年累月默默无闻甘当幕后英雄的食堂师傅们道声辛苦。

言为心声。听听吧,能买半份菜吗?温总理这一问,看似微不足道,却发自肺腑,充分体现了总理时时刻刻胸怀天下、念念不忘关注民生的赤子情怀,总理连这样的小事和细节问题都牵挂于心,怎能不令人感动!看看吧,在人才济济、英才辈出的高等学府,温总理连容易被人忽视淡忘的食堂师傅都牵挂于心,如此吃水不忘挖井人、懂得并善于感恩,对岗位分工不同的人以诚相待、一视同仁,怎能不令人感动!

总理的午餐 让谁脸红?

温总理这一问,不仅是关心大学生,更是关心所有青年的生动体现;不仅是关心大学生的饭碗,更是关心整个民生的生动体现;不仅是关心大学生的生活、学习和生存现状,更是关心人民福祉、国家发展以及民族的命运和未来的生动体现。

民生问题,事关和谐社会建设大计,如何实现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是摆在各级党委、政府和各行各业及其领导干部面前的一道严峻社会课题,不仅需要摆上战略的高度从宏观来抓,更需要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从微观来落实。

总理的午餐 让谁脸红?

包括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和社会管理等在内的民生问题,无不是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能不能把这些现实问题解决好,就是一张答卷。为了写好答卷,有的地方有的干部往往不拘小节,在政绩工程上做文章,习惯于大手笔、大动作,这样就容易将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细节忽略,而这些细节恰恰关乎国计民生,其结果必然导致钱不少花、力不少费,却让百姓难得实惠:虽然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却难以让全体让人民共享,恐怕这类例子不难找。

总理的午餐 让谁脸红?

毋庸讳言,在大学校园,衣食难保、举步维艰的特困生哪个学校都有。食堂能不能卖给他们半份菜,不仅仅是生活和生计问题,更是关怀和尊重问题。我想,连半份菜都舍不得买的学生,不会没有吧。请问:有几所高校、有几个人像温总理这样深入考虑过这个问题? ”


真我风采 , 版权所有丨如未注明 , 均为原创。本网站采用BY-NC-SA协议进行授权 , 转载请注明转自“真我风采”
总理的午餐 让谁脸红?
喜欢 (0)
[]
分享 (0)